创新劳动竞赛:出效益、出人才、出精神
作者:????发布时间:2018-06-13
每一次竞赛,都是对日常工作质量的全面检验;
每一次竞赛,都是对员工技能水平的促进提升;
每一次竞赛,更是凝聚团队士气, 打造劳动竞赛品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株洲市水务投资集团“劳动竞赛月”内涵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就在刚刚结束的“株洲市水务投资集团2018年劳动竞赛月”活动上,劳动竞赛的内容又迎来了“升级版”。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强化安全生产岗位的每一个操作细节
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根本。
生产技术岗位技能比武作为每年劳动竞赛月的规定动作,竞赛组织方会抓住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每一个操作细节,将企业最急需,工作中最重要的事项,通过技能比武,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和业务素质,着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当原水突发镉污染时,在原有常规水处理工艺基础上,通过投加氢氧化钠控制滤后水pH值可实现对重金属镉的去除。在氢氧化钠应急投加实操比武的竞赛中,队员们根据裁判指令,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启动氢氧化钠投加系统,一人对沉淀池入口水进行PH值检测,一人根据检测情况修改投加量的调整系数。“正好8.3,投加得太精准了!”技术部及水质监测中心的检测员连连赞叹比武队员们对应急投加系统运用的熟稔以及对投加量的精准把握。
“电”是生产的动力源,配电倒闸属于特种作业,倒闸操作能否准确、安全的完成事关生产和人身安全。根据往年公司参加市电力竞赛的经验,对标电网公司内部标准,事先制定电气设备倒闸实操比武流程,对受命复诵、审令核对、填票审票、站队三交、正式操作、操作后复查和汇报点评等步骤进行标准定制。评分表里,用语是否规范?签名是否及时?手势是否正确?让参赛队员在竞赛的同时,也感受到倒闸规范的严苛,所谓“不严则不治”,只有严格执行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回归劳动的本质
一场与时间和泥土的比拼
2017年,株洲市自来水公司敷设供水管网61公里,完成供水管网抢修3497次,保障了城市“血脉”的畅通。
然而,供水抢维修并不都是电视上和新闻中那样的高大上,很多都需要工作人员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凭着手挖肩挑,进行着一场场与时间和泥土的比拼与较量。为此,今年劳动竞赛月特别引入了管道抢维修岗位技能比武,将供水抢维修中的回填料及确定回填方案作为考核重点,考验施工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竞赛中大家比进度,求安全,赛质量,竞服务,用最简单的工具,回归劳动的本质,挖土,覆土,大家有条不紊、互相配合,不放过任何一个操作细节,严格确保按照施工标准进行作业。同时,水务集团还邀请到第三方专业机构作为裁判,为比赛结果进行检测,确保竞赛质量。
正是这一个个紧张有序的劳动场景,缩影了每一个供水抢修工地日与夜,是他们让株洲市城区供水管网不断延伸,用水户不断增加,为城市“血脉”保驾护航。
聆听劳模宣讲
弘扬劳模精神
劳模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是企业优良传统和企业文化的传承者,更是知识、技术、经验和智慧的传播者。
和往年不同,今年的劳动竞赛月增加了劳模宣讲,旨在给大家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促进越来越多的年轻员工加入到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劳模宣讲团成员分别来自公司营销、生产、三产业三条战线,他们都是株洲市2017年度“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元供水分公司供水服务班班长刘志安接过父亲的管子钳成为了守卫地下管网的“水二代”,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扎根一线,将“服务用户,让用户满意”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和快乐之源,创造了从业30年用户零投诉的成绩;建安二分公司工程一部主管曹华“将忙碌当做工作的最好状态”,全身心扑在供水管网的施工现场,结婚当天还驻守在施工现场,不顾脚伤架着拐杖,冒着伤口感染的风险,带着伤痛驻守在抢修现场,一次次圆满完成抢修、施工任务;三水厂一泵房技术室主管贺锐,以厂为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成长,凭着精湛的技术水平一次次成功化险为夷,确保了三水厂变电站的安全。
他们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深沉真挚的情感讲述了株水青年怀着相同的梦想和追求,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争创一流,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的故事。……精彩的报告一次次感染着现场听众,不时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久久回荡在职工之家的上空。
所谓新酒要有新瓶装,如果将劳动竞赛“升级”后的内容比喻成符合时代“口感”的醇香“新酒”,那竞赛在组织结构、评判标准等形式上的转变,就称得上是打破“旧瓶”式的革新了。改进考核模式、引入第三方机构、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竞赛不再是我们想象中传统的模样,使劳动竞赛真正成为广大员工比武练兵,施展才华、创造业绩的有效载体,不断凝聚员工的战斗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较好、较快发展,为员工和社会都带来了积极正面的影响。